国际经贸学院李雪副教授与姚遥博士、辛广益博士及其它合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Warmer temperatures and energy pover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households”被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接收并在线发表。《Energy Economics》影响因子为9.252,为SSCI一区和AJG三星期刊。
文章介绍
Warmer temperatures and energy pover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households
摘要:论文利用2014年至2018年的CFPS中国家庭跟踪调查,估计了气温升高对中国能源贫困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发现气温变暖会引发能源贫困,其中暖春而不是炎夏对能源贫困的影响更大。该研究将能源贫困的机制分解为健康效应和收入效应,其中收入效应相对来说更为重要。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第一,现有的旨在缓解热应力的政策大多是在夏季实施的。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对能源贫困的影响是由异常温暖的春季造成的,并落在那些没有直接暴露在热应力下的人身上。由于气候变化使气温变暖更加频繁而不仅仅是在夏季,这表明有必要将缓解政策扩展到其他季节。第二,能源贫困不成比例地落在那些低收入家庭身上,他们的负担能力较弱,因此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因此,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源补贴可能是缓解不平等的有效策略。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更广泛的辩论。这一研究将增加我们对环境,特别是环境温度如何影响能源贫困发生率的理解与应对需要。
关键词:能源贫困,气候变化,家庭面板
作者简介
李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能源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国际金融研究》《经济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