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国际经贸学院“跨国产业比较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举办第一届质性研究论坛
发布日期:2019-12-24    作者:国际经贸学院   点击率:
 

12月21日,由我校国际经贸学院跨国产业比较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举办的第一届质性研究论坛在上海春秋酒店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深化,开放与赋能”。学术嘉宾南开大学教授任兵教授、同济大学李清海副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佩洪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郭毅教授、费鸿萍副教授和企业嘉宾Socialwiki创始人冷锐、湖南华曦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市如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大勇、人工智能专家/上海驰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素蓉特邀参会。会议由任兵主持。

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陈霜华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陈霜华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初步进展,并为任兵颁发了顾问聘书。

此次会议分为2个分论坛和1个圆桌会议两部分。“质性研究分享论坛”主要讨论质性研究的寻证和佐证。李清海分享了“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数据案例研究”,谢佩洪分享了“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绩效的提升构型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庄育婷分享了“传统文化产业自治理-扎根理论研究”。庄育婷通过景德镇文化产业集群跟踪研究,展示了产业自治研究在历史追踪、多案例比较、复杂性系统和跨层级分析方面的优势。三位学者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质性研究选题,通过分享方法论和研究过程,让大家对质性研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质性研究分享论坛”由任兵主持。

“AI技术赋能实践分享论坛”主要讨论AI的实际运用。冷锐分享了“建立人类知识谱系共建计划的畅想”,陈大勇董事长分享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姚素蓉总经理分享了“智能制造的业界实践”。姚素蓉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制作业中的运用,比如无人工厂系统通过数据驱动自动化硬件来实现智能化制造。通过三位行业资深专家的分享,让大家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从事质性研究的素质:洞察力。洞察力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广泛深入的观察与思考。“AI技术赋能实践分享论坛”由费鸿萍主持。

在“AI技术在企业和实践中的应用”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就AI如何赋能质性研究以及质性研究如何赋能AI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圆桌会议由庄育婷主持。

作为国际经贸学院科研创新团队搭建的重要交流平台,质性研究论坛秉承长期主义与共生价值,未来将致力于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为培养“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国际经贸学院跨国产业比较研究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和来自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专家学者。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松江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浦东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