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自主专业认证工作
发布日期:2020-12-27    作者:国际经贸学院   点击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际经贸学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于12月20-22日,率先接受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开展的自主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由联盟理事长姚卫新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项义军教授、刘文革教授、段秀芳教授,行业专家俞艳筠5人组成,姚卫新任组长。

12月21日,在浦东校区行政楼 411会议室召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主专业认证专家见面会。专家组成员、副校长顾晓敏、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赵丽霞、教务处处长王品玲、招生与就业办公室主任王淑贞、党委学生工作部和学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铂出席,国际经贸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国贸系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王品玲和姚卫新主持。

赵丽霞在致辞中指出,开展专业认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的使命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证工作旨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新理念,推动“自我保障、自我评估、自我监测、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成为大学的文化自觉并凝练成为质量文化。赵丽霞提出,希望通过专家组“把脉、会诊、开方”,持续推动专业内涵发展和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经贸类人才。市教委也将为学校的发展继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努力为学校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顾晓敏对专家组的现场考查表示欢迎,对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顾晓敏介绍了我校在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希望校院两级以本次自主专业认证试点为契机,以评促建,主动查找问题,找准症结,集思广益完善改进,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格局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陈霜华从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专业历史沿革与目标定位、专业建设情况、成效与特色亮点、不足与改进方向等方面作了全面汇报。随后,专家组成员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及学生发展7个方面进行提问,校院相关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解答。

会后,专家组通过访谈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用人单位代表,召开在校生、毕业生座谈会,听课看课,实地考察学校实验教学设施,调阅毕业论文和试卷,查阅学院管理文件和教学档案等支撑材料,依照7个一级指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查。

12月22日下午,国际经贸学院举行自主专业认证专家反馈会。专家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和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5个层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学院对待专业认证的重视态度及准备工作表示赞赏。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深化协同机制,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相互支撑,增加应用型课程比重,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

陈霜华做表态发言,对专家们坚持认证标准,公正评价,严谨深入细致的工作表示感谢。诚恳接受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学院将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举措,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顾晓敏对专家们忘我工作、敬业精神、严谨作风、高水平专业指导,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出的细致精准的意见和客观中肯的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顾晓敏表示,学校将严格按照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以专家组的意见建议为指导,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实习等各个角度,立足于破解本科教学深层次问题来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认真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松江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浦东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